黑龙江颁布首部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3名大师因商业化过度被除名

黑龙江新闻网 阅读:10 2025-05-13 10:40:25 评论:0

近日,黑龙江省文化厅正式颁布了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出机制,旨在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此举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对于传承人队伍的优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退出机制的实施,源于黑龙江省近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的整顿。在此次整顿中,共有3名因商业化过度被除名的非遗传承人。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出机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传承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商业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失传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黑龙江省文化厅决定出台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

根据该机制,非遗传承人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将被除名:一是商业化过度,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二是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三是违反职业道德,损害传承人形象;四是其他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为。

此次被除名的3名大师,均因过度商业化被查处。其中,一位是擅长 *** 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人,因将产品过度包装、抬高价格,导致产品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另一位是擅长传统戏曲表演的传承人,因频繁参加商业演出,忽视了戏曲艺术的传承;最后一位是擅长传统绘画的传承人,因将作品用于商业广告,损害了传统绘画的尊严。

黑龙江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退出机制的出台,旨在警示广大非遗传承人,要坚守职业道德,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黑龙江省将继续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管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的实施,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首先,有利于规范非遗传承人队伍。通过退出机制,可以淘汰一批商业化过度、道德品质不高的传承人,使非遗传承队伍更加纯洁,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其次,有利于提高非遗传承质量。退出机制的实行,使得非遗传承人更加注重传承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非遗传承的负面影响。

再次,有利于弘扬非遗文化。通过退出机制,可以促使非遗传承人更加注重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之,黑龙江省颁布的首部非遗传承人退出机制,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传承人坚守职业道德,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黑龙江省政务民生第一窗口,集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互动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化传媒平台,立足龙江,辐射全国。突出网站作为政府与群众双向沟通枢纽的功能